close

這篇文章,讓我思考好久,我看不太懂,先記錄下來並查一些資料和妳分享。

「心理謬誤」它們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為了保護我們脆弱的心智,讓我們不至於對這個世界失去控制、不會遭受到太多打擊,人類大腦自然會轉換,去合理化現況。心理謬誤幫助人類在原始社會中生存下來,不被物競天擇給淘汰。它的本意不是要讓你陷入負面情緒,而是進入正面情緒。這段文字出自一份電子報,看似一份勵志性文章,但總有表達上的盲點,於是我查了百科全書,定義是:

心理謬誤(psychologist's fallacy),是指某人在分析一個行為時,預設他的個人感覺具有普遍性,這是一種以偏概全,屬非形式謬誤。簡單而常見的例子是:「我這樣,其他人一定也這樣。」

例如有人在陌生的地方會感到惶恐不安,因而盡量減少走動,這是一種常見的情況;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對陌生的地方感到新鮮、好奇,因而盡量四處走動。如果一個人基於自己在陌生的地方會減少走動而推論所有人在陌生的地方都會減少走動,或一個人基於自己在陌生的地方會四處走動而推論所有人在陌生的地方都會四處走動,便犯了心理學家謬誤。

看完冗長的文章,我還是迷惑,再次搜尋關鍵字「心理謬誤」,竟然在臺灣佛教網看見這篇,自我保護機制,我想就是心理謬誤的一種表現。

人有自我保護機制,或稱自我防衛機制,以前我以為是現代醫學發現的,最近才知道原來是心理學發現的人有自我保護機制,在機制保護的作用下,一般人會去排斥他人比自己高明,所以會去找理由找藉口來不相信別人很好,超過自己,以免讓自己難過,用來保護自己。

很在乎上面那段寫的「一般人會去排斥他人比自己高明,所以會去找理由找藉口來不相信別人很好,超過自己,以免讓自己難過,用來保護自己。」

在我們一起的生活經營中,出現不少次用言語排斥比我們好的人吧。慢慢的,我們不再這般膚淺的看待他們,就如你提醒我的蹲下來看,不吃虧。一直把妳的話記在心理。

好複雜的一篇論述讓我慢慢消化2016.01.02凌晨,想著妳,讓我思緒更完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們的幸福 的頭像
    我們的幸福

    我們的幸福

    我們的幸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